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珠宝知识,专家讲堂

马未都的古董故事

日期:2008/12/09 来源:编辑:
文章TAG:

    故事二:当年的汝窑——规则与名气纠结成负担

    马未都的收藏历史从在地摊上淘宝开始。当时,文物鉴定的技术力量很薄弱,博物馆的专家对市场的判断几乎是零,马未都多年来在野路子里趟过来的经验,让他能对很多复杂的事情做出快速判断。

    “市场的游戏规则很残酷。很多跟我熟识的,在博物馆工作的人到市场跟前就虚了,就不敢说话了。地摊上买东西有一规矩,比如你卖我买,你卖这件东西,我往那一蹲,多少钱啊?你说200元,我说80元吧,你说不行,150元,我说100元吧,咱俩这么磨蹭之间,任何人看这个东西不能伸手,不能有个人说那我给100元拿走,那不行。”

    市场上的这种规矩也是可以理解的,有避“托儿”的好处,但是,人们为了维护这种规则所付出的代价则是允许鉴定时间的缩短。

    “博物馆的人不行,一大堆人来了,在那折腾,翻资料,好几天,这没用。我们一直都是在那种非常严酷的条件下训练出来的,反应极快,决心下得特快。那这时候,你对这个东西要做出最后的决定,没有任何后援,没有人可以商量,没有时间让你回家翻翻书这东西怎么回事。”

    随着马未都在古玩市场上的名气越来越大,这种规则到后来已经变成了他的一种负担,“只要我蹲在那儿,就没有机会再起来了,那我的决定都是这一会儿。”

    但即便是马未都,也有打眼的时候。有一次,马未都在一个地摊上跟一个老农讨价还价,最后以20元的价格买下了一个汝窑的瓷器。当时因为身上钱不够,所以老农跟他到家一起吃了一顿饭。饭后,醉醺醺的老农不太好意思的跟马未都说,那瓷器是假的。说完老农就撒丫子跑了,剩下马未都一个人在客厅发呆。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