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翡翠玉石,中国风采

留下时代的玉石印记──黄福寿玉雕

日期:2011/11/21 来源:编辑:Gino
文章TAG:

美玉十一德

中国盛产白玉,中国人对玉一直情有独钟。孔子有玉之十一德的说法:

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知(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乐也;瑕不掩瑜,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之,道也。

玉器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宝石,但千百年来,玉器在中国始终停留在工艺的层次。纵使有明代陆子岗那样具才情的巧匠,纵横三代无敌手,却并未发展出如书画一般,表达人生意境或抒发艺术家个人情怀的艺术创作,主要也是受限于玉石材料的珍贵难得,硬度又高,极易耗损,艺术家必须兼具创意、财力、以及高超的技巧,无法随意创作。因此,作品大多都迎合市场需求,以吉祥物或饰品器物为主,纯艺术创作就相对的少见了。

「玉的雕刻家大都是行伍出身,」收藏台湾玉多年、可以说是「发掘」黄福寿的台湾珠宝工会理事严建国一语道破这一行的限制。的确,只有出身玉石厂的雕刻师傅,每天接触、设计、雕刻各种玉石产品,才深谙玉的特质,爱上玉的高洁温润,从而以此为创作素材。

黄福寿便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十八岁时因缘际会地一头栽入玉石厂,从摸到台湾玉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一生和玉的不解之缘,从没有退却后悔过。似乎,他到人间来走这一趟,就是要为玉雕开创新局,为台湾甚至整体华人世界,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玉石印记。

留下时代的玉石印记──黄福寿玉雕

走入玉世界

黄福寿的故事很简单。十八岁以前,他是一个和你我一样的学生,按部就班地自国小、国中而高中毕业。因为大专联考不如理想,他在暑假到台北准备补习重考。暑假还没过完,同学找他到板桥一家玉石厂打工,这人生第一次的打工经验决定了,或者应该说,改变了黄福寿的一生。他放弃了所有学生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放弃了年轻人所爱的娱乐,完完全全地沈浸在翠玉天地中,从雕刻老板接单回来指定的坠饰、佛像、动物等小饰品,到下班后捡切割下来的边料、废料自己随意雕刻,开始了他以玉石创作的半生。

黄福寿还记得,由于他自小便具美术天分,经常参加美术比赛抱大奖回来。这方面的天分使得他一到玉石厂就得到老板的赏识,因此,未经一般辨识材料、打磨、抛光部门的训练,老板就直接让他开始雕刻。而他也不负老板的期望,出手不凡,小饰品中屡见新意,尤其他自己私下刻的人物小雕像,比例、神情、动作都精准、细腻,不落俗套,惜才的老板很快的就让他设计新产品,他也在玉雕界慢慢地有些小名气。

但黄福寿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对玉用情至深,希望能打破传统玉雕的装饰、吉祥辟邪等实用面,走入真正的个人艺术创作。因此,设计、雕刻之余,当其他的同事公余轻松休闲时,黄福寿却忙着看展览、研究玉器的相关资料,「想要在那庞大璀璨,文化流变的当代,探询能表达自我创作语汇的当代玉雕艺术之初衷始终如一,」黄福寿热切地剖析他的创作理念。

也就是这股对玉的热爱与坚持,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使得这个深具艺术天分,却从未有过正式师承的素人雕刻家,透过不断的自我教育与督促而成长,突破了千百年玉雕的局限与极限,开创了艺术家的海阔天空。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