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精彩生活,彩宝相伴

阜新玛瑙的传说

日期:2008/08/13 来源:编辑:
文章TAG:

    文化的以及艺术的

    玛瑙雕刻有素活与雅活之分,风格上前者古朴,后者华丽。而记者在阜新采访,多次听到有关专家以巧、俏、绝、雅来概括阜新玛瑙雕的艺术特色。

    所谓艺术特色,指的应该是玛瑙工艺品所具有的品位,那是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审美共识。而现在我们说起的所谓玛瑙文化,大体上应该与这样的艺术特色相关,与传统工艺以及依此工艺进行创作的整个流程相关,并且与一代又一代匠人或艺人认识与运用玛瑙的水平相关,更与蕴含在这件事里面的人类智慧相关。

    俄罗斯作家冈察洛夫曾在其著作中论及中国雕刻技艺:“众所周知,中国雕刻技艺高超,木、石、骨,全都胜人一筹。不论哪个民族,甚至德国人也不会有这种耐性,刻工如此精细利落,或许只有上帝知道这种功夫的价值。看来,这里的人力和时间毫无价值可言。他们不是把劳动和耐性花在重要而且必要的事情上,却去从事这无聊的琐事。看着这些成品,你简直不知道自己是对什么表示惊诧,是对中国人的技巧呢,还是对制成品的毫无价值。例如,他们能在核桃或者杏核上,刻出一大群栩栩如生的人物、盛大的典礼、庙宇、屋舍以及亭台,人物的面孔清晰可辨。一只稍大一些的杏核,能够刻成一只帆船,不但帆缆俱全,人物栩栩如生,而且,甚至能够辨出蒲席的花纹。这还不够,船舱的门户可以开阖,推开之后可以看到里面坐着一个小人。”(冈察洛夫日记,1853年12月10日,参见其游记《巴拉达号三桅战舰》)

    但这位沙俄作家忽略了这些小玩意儿上面所体现出的人类智慧。好在他很快就发现,这一群喜欢制作这种小玩意儿的人,会在其他诸如贸易等领域大有作为。在同一本书中他还有另一通针对中国人的感慨:“我们的海员看着他们(指被他疑为商人、渔夫兼海盗的中国长江口附近海岛上的岛民)熟练的驾船技巧,不禁大为惊叹。看得出来,大海就是他们的乐园。他们之间好像并无霸主,来去飘忽,萍踪浪迹……他们的足迹遍布各地,不仅及于近海各岛,而且南达爪哇,东达加利福尼亚。到处都有很多中国人。他们可以经商,又是熟练出色的工匠役作。我很奇怪,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好望角还不见他们的踪迹?这个民族注定要在贸易中起巨大作用。也许,并不仅仅限于贸易。”现在,中国人早已经去过好望角了,在贸易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正在渐成事实。看起来,冈察洛夫君真是有远见得紧。

    我们发现,在冈察洛夫这两段自相矛盾的话语中,“熟练出色的工匠役作”的意义令其困惑不已。而于今日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困惑的事。确实,人类有时不免要做些荒唐事,但那些投入心血以及精力,孜孜不倦且持之以恒者,却从来不会荒唐。丰富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而给我们带来无限滋养的艺术,常常就是这样形成的。现在我们说起阜新玛瑙,说起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玛瑙雕,我们的感慨正与此相关。玛瑙,那是大自然对这一方热土的厚爱,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福祉。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