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走高端路线 传统银匠的奢侈可能

日期:2008/06/20 来源:编辑:
文章TAG:

制银技术,这种将要失传的传统工艺作品正成为当代艺术设计的借鉴。与奢侈品牌结合,走高端路线,也许是这门中国古老手工艺的一个出路。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饰品,银饰似乎并不像钻石和黄金那样引人注目。一些古老的制银匠人也在工业化的冲击之下难以为继。日渐式微的手工制作,在一些社会学家那里,更像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保护。但是,在如今追求生活品质的时代,走奢侈品的路线,似乎是手工制作得以生存发扬的一条道路。

  苗族银匠的烦恼

  一直生活在贵州台江县施洞镇一个传统苗寨的老人刘永贵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65岁的年纪走出大山,去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做老师,传授银器制作艺术。

  就在去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潮宏基首饰实验室成立,刘永贵和水族银匠陈珍安一同被邀请传授制作艺术。在清华大学现代化的美术学院大楼里,古老的银器制作技术受到清华大学师生的赞叹。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但刘永贵对此印象深刻。

  在他的家乡,这门手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刘永贵的祖父、父亲都是银匠,银匠手艺传了好几代,他唯一的儿子也继承了这门手艺。在贵州台江县,苗家的女人们喜欢戴满精细的银饰,每个姑娘出嫁,都要准备一套银首饰。而这样一套首饰,靠手工作,能让刘永贵忙上一年。

  手工工艺速度慢,远远比不上机器制造。如今像刘永贵这样精雕细琢了一辈子的手艺人,在当地似乎不像以前那么吃香了。很多有些技艺的匠人都忙着去搞“实业”,因为做机器加工才赚钱。仅施洞镇,现在便已有了大大小小十几家银器加工厂。像刘永贵这样手工制作匠人的越来越少了。

  银器制作这门手工艺技术的神秘感已经消失,过去这项手艺传男不传女,如今已经时过境迁。刘永贵摇摇头,“什么家传啊,现在也算不得什么宝贝了,没什么可保密的了。”这也是他之所以去清华大学教银器制作的原因。

  在刘永贵所在的家乡,银饰在苗族妇女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打造一件银器需近20道工序。银匠要先把熔炼过的白银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然后经锤、敲、压、剪、刻、镂、缠、磨、雕、焊等技艺打制出精美纹样,然后再焊接或编织成型。苗族银饰的种类很多,头饰、颈饰、胸饰、手饰、衣饰、背饰、腰饰等等,从头到脚,都需要银饰。

  在上世纪60年代,手工制作一块银衣片大概赚五六角钱,刘永贵一天可以做两片。到了80年代,一块银衣片大概能赚三四元,到了90年代,一块银衣片能赚五六元,刘永贵还是一天做两片,但是已经远远不能维持。很多用机器加工的银饰工厂效率高,比手工快了七八倍甚至十多倍。但刘永贵还是坚持手工制作,在他看来,机器制作的银器“没什么意思,做工很低劣”。

  “还是有人会想要买好的。”刘永贵说,前段时间有人找到他,“只要是我做的东西,他全部买走了。”



分享 |
发表评论
条评论 | 我要评论 | 进入论坛

资讯TOP5
互动TOP5